top of page
海星
Element_海.png

在海...我想說

海洋圍繞著我們,育養生命,提供氧氣食物,調節氣候,是萬物生存不可或缺的部份。

海洋廣而寬,她擁有多樣性的生態,單是香港就估計有超過7000種的海洋生物,值得我們好好探索及認識;她對人們非常寬容,包容人類各種的污染、破壞以及侵略,她承受了人為的垃圾以及吸收了因著溫室效應而來的熱力,等待我們終有一天意識到我們必須改變生活的方式,有意識的守護海洋。

在海Yeungs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。環境教育自由工作者

。台灣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系畢業生

。曾於菲律賓研究世上最大的魚類——鯨鯊

​。曾於台灣的環保團體工作​

。海洋生態導賞員

。潛水員

於2009年開始實踐環保生活,認為「支持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」;熱愛大自然,上山下海,最愛海洋生態,畢業於台灣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系,曾於菲律賓研究世上最大的魚類——鯨鯊,近年自發在香港記錄寄居蟹的品種;曾修讀海洋生態旅遊證書課程;是一名潛水員;2012年開始淨灘,關注海洋垃圾污染議題,曾於台灣的環保團體工作,參與台灣的海洋廢棄物調查及海洋環境教育工作,為小學、中學、大學舉行相關講座、淨灘體驗及教育營;近年亦於香港投入不同的環境教育活動,希望透過分享及教育讓更多人認識海洋生態的豐富及美麗,大自然的美好,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影響,一起守護環境,享受過環保生活的樂趣。

book
​著作
book
曾參與書目
採訪回顧

香港常見海洋生物

​海洋有很多奇妙和有趣的生物,就讓我們先認識一下牠們吧!

小丑魚

小丑魚

相信大部份人都是因為電影《海底奇兵》的MO仔而認識小丑魚,但香港常見的小丑魚其實是不同種的克氏雙鋸魚。小丑魚常與海葵共生,是地域性很強的魚類,有時會為了保衛家園而驅趕游近的人類。有研究指出防曬跟全球暖化都會影響小丑魚的健康。

角眼拜佛蟹

角眼拜佛蟹

是一隻可以迷倒3到80歲的可愛小螃蟹。牠們的眼睛有著長眼柄,在吃東西時會一直揮動自己的螯,先在泥灘上夾食物,放進嘴巴,再舉高雙手,這個過程不斷重複,有一種在拜佛的感覺。牠們另有一個名字叫切腹蟹,因為他們平日的動作既像拜佛又像切腹。

招潮蟹

招潮蟹

退潮時常見牠們在泥灘上打架、吃東西,還有像是呼喚潮水一樣一直舉起牠們的大螯。雄性會有為人熟識的大小螯,大螯是用來求偶、打架,不能進食;而雌性有著兩隻小手。雖然雌性有兩隻小手進食,比雄性多一隻,但體型上還是雄性大得多。

飛白楓海星

飛白楓海星

香港常見潮澗帶海星,退潮時常大規模出現在沙灘上,被喻為「地上的星星」或「掉進海裡的楓葉」,因外形跟楓葉相似而得名。一般是五隻腕足,偶見四、六或七隻腕足的個體,再生能力強,腕足被切斷後可再生。退潮時偶爾會鑽進沙灘以保持水份並留下星星的痕跡。

雜色角孔海膽

雜色角孔海膽

香港潮澗帶常見海膽,以綠色為主 ,又稱沙膽,沒有食用價值。喜歡把貝殼、落葉、樹枝等自然物放在頭頂隱藏於環境之中,近年海洋垃圾增多,牠們常被發現誤把垃圾放在頭頂,既搞笑又可悲。主要食物為沙泥中的有機物質,是海中的清道夫。

彈塗魚

彈塗魚

是一種「入水能游、出水能跳」的魚,離開水時透過濕潤的皮膚呼吸,又會以牠的胸鰭支撐著彈彈跳,遇到危險馬上彈開。彈塗魚有像青蛙的眼睛,為了讓眼睛保持濕潤,牠們在眨眼睛的時候會整隻眼睛縮回眼眶中,樣子十分趣怪。

石珊瑚

石珊瑚

石珊瑚不是石頭,不是植物,是動物,跟海葵是近親。石珊瑚跟蟲黃藻共生,蟲黃藻會進行光合作用為石珊瑚提供養份。石珊瑚生長緩慢,非常脆弱,水溫太熱、水質污濁、防曬成份或被踐踏都有機會令珊瑚白化死亡。進入海洋友善防曬很重要。

bottom of page